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资讯 >

团中央两会提案: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发布时间:2022-03-09 12:52:56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关于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提案》,以下为提案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是青少年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的有效方式,对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以来,共青团、少先队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组织引领青少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历史中探究“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根源,很好实现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效果。团中央开展的覆盖273万青年的调研显示,超七成青年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后萌生了入党愿望,其中近一半递交了入党申请。全国在册的5000余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都有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去参观、瞻仰、祭扫,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代青少年与父辈、祖辈相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感性认同与理性认同在他们身上复杂交织,对党的政治认同还面临着多方因素的冲击和消解;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紧密衔接,面临家庭教育缺位、严重依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完善的现实挑战;教育的时代性、亲和力、感染力,网络立体传播、话语体系创新、文艺产品创造等方面还任重道远。今年,我们党将要召开二十大,又恰逢党缔造共青团100周年,有必要在青少年中继续深化拓展“四史”教育,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让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在青少年中代代传承,实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建议继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制定教学大纲,贯穿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构建系统完善的校内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健全评价标准,旗帜鲜明开好思政课,建立思政课与其他课程间联动机制,从理想信念、道德观、文化历史观、价值观等要素搭建全面配套的知识体系,形成教育合力。推广红色文化精品进校园计划,常态化组织好书巡展、好戏巡演、好电影巡映等活动。

二是增强“青年化”理论阐释。建议加大统筹指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通过成就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效解疑释惑、回应现实关切,推动线下深入宣讲与线上生动阐释有机结合。加强会讲能讲善讲的党史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青少年把党史故事讲生动、把历史逻辑讲明白、把制度自信讲透彻。加强媒体宣传,加大对相关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音乐创作、公益广告等的支持和展播力度,发挥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引领作用,使相关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从内容深化、环境保障、机制建设三个层面提升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打造“清朗空间”、营造传播氛围,推动“微党课”“思政微课”等短而精、寓论于事的学习课程在网络中广泛传播,突出议题引领、立体传播、柔性推介,通过丰富优质的融媒体产品和可视化、互动式体验,潜移默化地传递党的精神谱系,在网络上打造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教育新空间。

三是突出浸润式实践教育。建议进一步用好建好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技术手段和时代语言增强历史教育的场景体验,探索开发更多具象化、可视化的教育载体,让红色资源火起来、英雄人物亮起来。开发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开展红色主题研学和实践教育活动,强化仪式教育,引导青少年以寓学于游的方式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


701761233250186861.jpg


2022年3月7日,《中国青年报》对团中央提案关注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行了报道。其中,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央团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师杨巧和齐亚静。报道全文如下。

戴上VR设备,拿起操作手柄,学生瞬间穿越到几十年前的中央苏区街头。这发生在江西理工大学的“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它通过实景建模,真实还原了发生在苏区的历史事件,帮助青少年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党的革命历史。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类似的特色活动还有很多。为继续深化拓展青少年“四史”教育,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关于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超七成青年学党史后萌生入党愿望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已穿越了101年;江西南昌城的枪声已过去95年;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距今也已73年……要为00后、10后讲好间隔了几代人的历史并不容易。

自2021年以来,为拉近青少年与党史的距离,共青团、少先队运用各种形式让党史内容既入眼入耳,又入脑入心。共青团中央开展的一项覆盖273万青少年的调研显示,超七成青年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后萌生了入党愿望,其中近一半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国在册的5000余处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都有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去参观、瞻仰、祭扫,实现了全覆盖。

要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提案》指出,当下还有不少需要注意的情况。

共青团中央提出,“当代青少年与父辈、祖辈相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感性认同与理性认同在他们身上复杂交织,对党的政治认同还面临着多方因素的冲击和消解”。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副教授杨哲深有感触。她每年要为全校师生上20余次党课,“如今,青少年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很多错误、歪曲的历史观点或思潮,被包装粉饰后渗透进青少年的生活,这让党史学习教育显得更加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张智就曾面对过很多学生的追问。他认为,不回避学生的问题,不绕开学生的质疑,以历史史实来回应困惑,着力解释清楚党的百年历史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让青少年真正相信党、追随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

《提案》还关注到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多集中在学校课堂的现状。“党史学习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未能实现紧密衔接,面临家庭教育缺位、严重依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完善的现实挑战”。

中央团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师齐亚静曾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做过深入研究。她搜集整理了200多个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案例,发现:针对青少年尤其是低龄段孩子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多为单次活动,缺乏系列化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短板。“家庭教育更有信服力,很多历史细节、生活感受是课堂上做不到的。”她以亲身经历举例,自己的奶奶曾是中共地下党员,从小就给她讲述党史故事,这让她对党的历史有了更生动具体的认识。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位思政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对青少年难以形成吸引力。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要以理服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廉思曾分析,理论灌输包含一个隐藏的逻辑:我的理要比你的理更具解释力,或者反向说,我比你更高明。“这种居高临下的思想工作,会不自觉地让对方心生警惕”。

因此,《提案》也指出,“教育的时代性、亲和力、感染力,网络立体传播、话语体系创新、文艺产品创造等方面还任重道远。”


增强“青年化”理论阐释


2021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推出“百年征程路”特色党史学习答题闯关、党史学习跳一跳两款小游戏。游戏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的追捧。游戏以不同时期的典型事例、历史人物、精彩故事为主干进行篇章划分,玩家可沉浸式回顾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我们就想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党史学习的友好感,有效杜绝抵触情绪,真正实现全校青年好学、勤学、主动学、持续学。”北京邮电大学团委书记李瑾梁说。

在杨哲看来,想让青少年真正喜欢学习党史,必须加强对理论的青年化阐释。“我们的党史理论,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应该是说青年的话、解青年的惑、指青年的路”。

在《提案》中,共青团中央也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统筹指导,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通过成就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多种形式,有效解疑释惑、回应现实关切,推动线下深入宣讲与线上生动阐释有机结合”。

张智认为,实现青年化理论阐释,需要突出青年在党的历史上的作用。“要让青年在党史中对标自己,看到历史上的青年担当,看到他们的使命”。

他还指出,青年化理论阐释要与青年实际结合起来,以维护青年的切身利益诉求为切口做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青年的认同与支持。

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开设的思政课在校内人气很高,经常“一座难求”。在授课过程中,他为学生推荐了大量“红色剧单”。冯务中曾举例说,去年一部《觉醒年代》“觉醒”了新时代的青年。“这就是红色文艺作品的魅力和威力,可以起到教师讲授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提案》提到,加强媒体宣传,加大对相关题材文学创作、影视创作、音乐创作、公益广告等的支持和展播力度,发挥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引领作用,使相关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有情感、有深度、有温度。

此外,针对当前便捷的互联网学习载体,《提案》也做了专门建议,要“进一步打造‘清朗空间’、营造传播氛围,推动‘微党课’‘思政微课’等短而精、寓论于事的学习课程在网络中广泛传播,突出议题引领、立体传播、柔性推介,通过丰富优质的融媒体产品和可视化、互动式体验,潜移默化地传递党的精神谱系,在网络上打造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教育新空间”。



综合转自 |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中国共青团



Top